關(guān)于公司
公司動態(tài)
裝修寶典
精品案例
客家文化
客家名人 當前位置:首頁 > 客家名人
客家武狀元李威光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3-11

客家武狀元李威光

    李威光(1735—1795年),字作楫,號韜序。五華縣華城鎮(zhèn)黃埔村人,于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出生在山區(qū)農(nóng)村一個小康家庭。其父李資始是前清廩生,知書識義,對其子從小學(xué)書習(xí)武管教頗嚴。其母是一個才思敏捷、性格開朗的農(nóng)村婦女。李威光自小受家教熏陶,養(yǎng)成自愛、自奮自強、好學(xué)喜動、精靈活潑的品格。

    五華城鄉(xiāng)武術(shù)盛行。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響下,年少時便投館拜師,學(xué)習(xí)武藝。由于他天資聰穎,勤學(xué)苦練,一招一式,一拳一腳,扎扎實實,不幾年,刀、槍、棍、棒、騎射皆能,武藝出眾。他身材碩壯,體高七尺,膂力過人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適逢開科縣試,十六歲的李威光赴考,名列前茅,入選武生。這更堅定了李威光矢志武道的決心,在他的父母支持下,聘請了武藝高強的師傅在家里授藝。

    李威光不怕辛苦,勤學(xué)苦練,常以“書要讀,拳要練,老婆娶不娶都隨便”的口語自誓。十年寒暑,他的武藝日精,在周圍鄉(xiāng)村中,頗有名氣。于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李威光赴省參加庚辰科鄉(xiāng)試,金榜題名,高中武舉。但仍習(xí)武不輟,矢攀高峰。

    他常穿著自制四五十斤的石屐(用大麻石鑿成形似木屐,用麻繩作屐皮),以練腿力;朝夕抱舉三四百斤練武石,以練臂力。勤奮不負有心人。李威光的武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)李威光束裝上京,參加壬辰科會試。殿試一舉成名,欽點狀元及第。

    李威光高中武狀元后,民間流傳著他上京赴考及在考場中的不少故事。

    相傳李威光赴京起程那天,剛走出家門檻,不慎踩死一只小毛雞;初不以為意,繼續(xù)前行,過木橋時,又踩斷了橋板;走到山坡狹路處,青衫被荊棘撕破。他想剛出門就碰上三件不吉利的兆頭,感覺很晦氣,便掉頭返回家中,向母親道出不愿赴考的原委。其母才思敏捷,善解人憂。為消除李威光的疑慮,隨即開口說道:“腳踏金雞殿上行,踏斷木橋換石橋,自古英雄走險道,鉤爛青衣?lián)Q錦袍?!苯忾_了李威光思想疙瘩,鼓勵他繼續(xù)登程赴考。

    在京城會試中,群雄薈萃,相互角逐,斗藝激烈,李威光脫穎而出,武藝超群,榮獲第一。不幾日,皇帝親躬殿試。李威光卻遭人暗算:事先有人把比武石和他的關(guān)刀涂上蜂蠟,想使他當場出丑,名落孫山。殿試時,李威光舉起武石,力鼎千鈞,瀟灑自如。不料突然石滑脫手,李威光急中生智,用盡力氣,順勢將武石猛踢一腳,武石落地滾了幾滾;接著,他手舞關(guān)刀,銀光閃閃,令人眼花繚亂。突然左手滑脫,右手緊握刀柄,順勢原地旋轉(zhuǎn),乾隆皇帝看罷,不解其藝,便問是何武藝?李威光急中生智,奏曰:“武石滾動,乃‘獅子滾球’之義;關(guān)刀釋手屬‘捺地割蔥’,這些技藝是寒門傳家之寶?!闭Z驚四座,博得龍顏大悅,當即欽點為該科狀元,御賜“狀元及第”金匾一塊。這一歷史珍貴文物,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滅了。

    傳說歸傳說。其實,李威光在會試中,刀、槍、棍、棒、箭等技壓群芳,殿試奪魁,當之無愧。在殿試時,李威光使用的一百六十斤的大關(guān)刀至今仍保留在其家鄉(xiāng)。

李威光狀元及第后,皇帝極為器重,起先留他在京城授頭等侍衛(wèi),警衛(wèi)金鑾殿,并曾跟隨乾隆皇帝去郊區(qū)狩獵。他不僅為皇帝護駕,且在狩獵中,打飛鳥,獵狡兔,箭不虛發(fā),隨臣大為喝彩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),授他為廣西提標左營游擊。由于李威光不僅熟知天文地理,而巳熟知沿海島嶼情況。因此,不久調(diào)任浙江黃巖鎮(zhèn)標水師中軍游擊,旋又晉升為福建烽火門參將。

    乾隆五十一年(1786)秋,臺灣天地會首領(lǐng)林爽文率眾起義,攻克彰化、鳳山,圍攻臺灣府城(今臺南),朝廷震驚,遂派兵鎮(zhèn)壓。在府城之戰(zhàn)中,清軍敗北,林爽文軍聲勢大張。清朝繼派福相國(福安康)并調(diào)福建烽火門參將李威光領(lǐng)兵征討,清兵反敗為勝。平息了事端后,授李威光軍功加一級,記功二次,將他留守臺灣,晉升為臺灣平安協(xié)水師副將。不久,調(diào)回閩安協(xié)副將,署任海壇、南澳總兵,誥封四世武功將軍(從二品)。在任期間,思母心切,解甲歸鄉(xiāng)。于乾隆六十年(1795)在家逝世,享年六十有一。(編/文  吳永安 李廣鑄 白眉)


上一篇:狀元欲難客家女
下一篇:天王洪秀全
網(wǎng)站首頁 | 關(guān)于公司 | 公司動態(tài) | 裝修寶典 | 精品案例 | 祥光服務(wù) | 招聘信息 | 客家文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粵ICP備19151263號-1